学校要闻
日期:2025-09-05浏览:次
9月4日,学校举办思政理论课教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集体备课会。党委书记梁兆光,党委副书记高荣,党委常委、 副校长王国英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理论课教师参加备课会。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主持备课会。
会议集体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主任对本次专题备课的前期准备情况作了汇报;在教学展示环节,张鸣春、才昂闹日、张正琴、李娅娅和多杰项智五位老师分别进行了《民族命运的伟大转折: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精神丰碑永不磨灭》《烽火映初心: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地位与意义》《抗战精神照初心 青春力量筑复兴》教学片段展示;高荣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运用以及教学案例选取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片段进行点评。
梁兆光指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思政理论课集体备课活动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本次集体备课聚焦“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做挺膺担当奋斗者”主题,内容好、时机好、主题好、形式好、效果好,五位老师授课准备充分、主题鲜明、内容扎实,与会人员研讨深入,达到了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交流互鉴、提升质量的预期目的。
梁兆光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要深刻认识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战略高度来把握其重要性。提出五点要求:一要提高站位,扛牢责任。思政课教师要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点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切实做到“八个相统一”,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转化为实际行动,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切实扛在肩上。二要突出质效,融会贯通。深入挖掘伟大抗战精神与新时代价值追求的契合点,在备课教学中实现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的有机统一;要具备国际视野和历史眼光,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进行中外对比、今昔对比,运用详实史料和生动案例,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增强教学说服力和感染力。三要守正创新,集思广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不断推进教学内容、形式、方法、机制的创新,积极探索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教学,用好现场教学、网络资源、影视作品等多种载体,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四要互学互鉴,形成合力。集体备课既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内部各教研室之间的研讨交流,更要主动打破学科壁垒,与各学院、职能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积极引入党政领导干部、社科专家、行业模范等校外力量,通过专题报告、联合备课等形式,丰富教学资源;紧扣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时间节点,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党团活动、入学教育等有机融合,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五要形成制度,常态长效。严格按照各级要求,将集体备课制度化、常态化,确保每门课程每年不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一天。集体备课的成果要转化为共享资源库,打造精品课程和示范课堂。要推动“四备”(备大纲、教材、教法、学法)活动,聚焦重点难点,最终目标是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团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